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醜陋的美國人 - 2

醜陋的美國人,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 an epithet used to refer to perceptions of loud, arrogant, demeaning, thoughtless and ethnocentric behavior of American citizens mainly abroad, but also at home.   Although the term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r applied to travelers and tourists, it also applies to US corporate busines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一種帶有貶意的形容詞, 用以描寫行為大聲,傲慢,看不起人,輕率和種族中心主義的美國公民,以在美境外的公民為主,有時也形容在美境內的美國人.  這個詞雖然多數用來形容美國遊客,但是有時候也拿來形容美國企業在國際競技場的態度. )

白話說法就是,對於旅遊當地的文化以無知的態度面對,以美國的標準衡量事物.

這種人在每個國家都有, 不過美國有人把這個現象寫成一本小說, 於是這種說法變成一種通用的形容詞.  以下如果還有第三篇還是第四篇,就不用再解釋為什麼這樣形容了.

*******************************************************
因為事隔半年,中間又經過籌備婚禮,請原諒我的腦子實在記不得時間順序.

某天傍晚參觀完中正紀念堂以後(其實沒有真的參觀,只是走走,當時大堂在整修,我們又剛剛好錯過最後一班衛兵交接),我們沿著羅斯福路往公館的方向走.  在剛剛過了南門市場附近的路上,遇到了一個瘦高的白人.  外表看來他應該有五十幾歲,穿著是典型"我是個追求性靈平靜的修行者"的樣子.  鬆垮的棉衫還有長褲,腳穿像是草鞋一樣的涼鞋.   大概看我們一副觀光客的樣子(B最像),馬上上前與我們攀談.

我這人無論在哪裡,一貫不與人特別接近.  跟陌生人講起話來,大多是人家起的頭,我只是禮貌上面附和還是回答.  在台灣的大街上遇到這種奇怪的人,我周身警報大響,巴不得可以馬上結束對話.  R是個很和善的人,連他都跟這傢伙保持了點距離,我想並不是我一個小人.

這個男人說他是瑞士人,離開歐洲很久,在亞洲流連.  他去過印度,去過泰國,還有其他不曉得什麼國家.  據他自己說,他在前面的國家有點麻煩, 離開後剛剛到台灣一個星期, 目前住在一個短期的飯店還是什麼的,就在遇到我們不遠處.  我聽到這裡,很怕他邀請我們喝一杯還是喝咖啡的, 心裡一直盤算要怎麼禮貌的擺脫他.  但是B好像溺水抓到了浮木,跟這人相談甚歡,沒有要道別的意思.  我們本來也沒有計畫,隨便要幹嘛當然都好.  但是這人感覺不是善類,我一直想要趕快離開. 

B跟這個人說在台灣不太習慣,最不習慣公廁居然不是馬桶是地上一個洞, 他實在不曉得該怎麼上廁所.  (嗯, 我確定他在軍隊裡面的時候的野戰訓練,場地連地上挖個洞也沒有,他還不是得照上)  然後她非常有興趣的一直聽這個瑞士人吹噓自己的旅遊經歷,搞得我快要發狂.   這人根本就在呼攏我們, 當我們是美國白癡.  後來 R 算是明示暗示我們得走了, B 才依依不捨的跟瑞士人道別, 離開以後還對我們不讓她跟瑞士人繼續聊下去有點點不高興.  我心裡想, 你沒被他騙走你錢包裡全部的錢算是你運氣好.  他看起來就是在找獵物, 想用那些經歷騙你對他產生同情心,就算不能騙你錢包全部的錢, 讓你請他吃一頓還是買兩杯酒他也可以.  這種人在美國也有, 正常情況 B 是不會給這種人任何一點機會搭訕她.  但是我前面一篇說過, 她一離開美國好像全部的本能雷達完全失靈, 跟這種在美國她絕對不會靠近的怪人扯半天, 離開了還會失落, 真的是誇張到極點.

之後 B 整晚都提不太起勁, 我知道是因為她覺得在一個陌生的國家, 好不容易多了個人跟她說她聽的懂得話, 沒想到如此短暫.  我跟 R 擔心的是, 接下來不曉得她還會發生什麼事情.  (到這裡我們開始擔心她的安危, 顯然她對於自己可能陷入的危機沒有什麼警覺)